時間:2010-09-29 來源:合肥網(wǎng)hfw.cc 作者:hfw.cc 我要糾錯
![]() |
晨報圖形 朱佩佩 |
8月31日,本報A23版報道長江野生魚“含毒”事件后,引起了市民關注。省立兒童醫(yī)院兒童保健科主任張功表示,長江魚事件暴露了環(huán)境中“激素污染”的現(xiàn)狀:“我遇到過一個病例,一個6歲半的女孩吃含有激素的魚太多,最后造成假性早熟,所以,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對這些魚類進行甄別。”
探訪:合肥幾乎沒有長江野生魚
8月31日,記者在合肥幾個水產(chǎn)品市場探訪后發(fā)現(xiàn),合肥基本上沒有長江野生魚出售,而水產(chǎn)市場受到此事件的影響也很小。
在勝利路沃爾瑪超市水產(chǎn)品銷售點,光顧新鮮水產(chǎn)品銷售柜臺的顧客絡繹不絕。一位正在忙著清理魚槽的工作人員表示:“我們超市的魚都是來自合肥周邊的水庫,還有來自巢湖的魚,超市不賣長江的魚。”
元一北京華聯(lián)、鳳陽路的好日子這兩家超市也沒有長江魚出售。鳳陽路菜場一家賣魚的老板說:“我們家每天能賣一千多斤魚,品質都很好,是舒城萬佛湖產(chǎn)的。”
專家:“食物激素”污染不容樂觀
盡管合肥市場上不賣長江野生魚,但市民對水產(chǎn)品質量明顯心存疑惑:“很想知道現(xiàn)在的魚到底能不能吃。”
8月31日,記者也就此采訪了省立兒童醫(yī)院兒童保健科主任張功。
“現(xiàn)在環(huán)境中激素含量提高很多,動植物體內,還有日常生活的環(huán)境中,可能都有激素存在。”張功表示,人體攝入這些激素的作用也因人而異,因時間長短而異。
據(jù)介紹,所謂“環(huán)境激素”,是指由于人類的生產(chǎn)和生活活動而釋放到環(huán)境中的、影響人和動物內分泌系統(tǒng)的化學物質,由于它具有“類似”雌激素的作用,學術上稱之為“外源性內分泌干擾物”。
張功還講到,他遇到過一個食用含激素魚類而造成假性早熟癥狀的病例:“小女孩才6歲半,每天都吃魚,后來到我這一查才知道,是吃的魚含有過多的激素。”
張功建議,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選擇食用綠色自然的食物,如果可能的話,盡量少吃明顯由激素催生的食物。
實習生 程華玉 本報記者 邵偉
買魚時注意甄別這些“毒魚”
1.含酚的魚:魚眼突出,體色蠟黃,鱗片無光澤,掰開鰓蓋,可嗅到明顯的煤油氣味。烹調時,即使用很重的調味品蓋壓,仍然刺鼻難聞,嘗之麻口,使人作嘔。被酚所污染的魚品,不可食用。
2.含苯的魚:魚體無光澤,魚眼突出,掀開鰓蓋,有一股濃烈的“六六六”粉氣味。煮熟后仍然刺鼻,嘗之澀口。含苯的魚,其毒性較含酚的更大,嚴禁食用。
3.含汞的魚:魚眼一般不突出。魚體灰白,毫無光澤。肌肉緊縮,按之發(fā)硬。掀開鰓蓋,嗅不到異味。經(jīng)過高溫加熱,可使汞揮發(fā)一部分或大部分,但魚體內殘留的汞毒素仍然不少,不宜食用。
4.含磷、氯的魚:魚眼突出,鱗片松開,可見魚體腫脹。掀開鰓蓋,能嗅到一股辛辣氣味,鰓絲滿布粘液性血水,以手按之,有帶血的膿液噴出,入口有麻木感覺。被磷、氯所污染的魚品,應該忌食。
5.魚鱗脫落的魚:該病又稱為松鱗病、鯉魚傳染性水腫病等。該病的癥狀是體表粗糙,部分鱗片(多數(shù)在尾部)向外張開像松球,鱗的基部水腫,內部積聚半透明或含血的滲出液,致使鱗片豎起,若在鱗片上稍壓,鱗囊中的水狀液噴射出來,隨之鱗片水腫消失,鱗片脫落;病魚常伴有鰭基、皮膚輕微充血,眼球突出,腹部膨脹等癥狀;隨著病情的發(fā)展,病魚表現(xiàn)出呼吸困難,身體失去平衡,游動遲緩、無力,這樣持續(xù)2~3天后死亡,不可食用。
短信驗證碼 酒店vi設計 deepseek 幣安下載 AI生圖 AI寫作 aippt AI生成PPT 阿里商辦
關于我們 | 打賞支持 | 廣告服務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免責聲明 | 幫助中心 | 友情鏈接 |